136?2108?0965
136 2108 0965
1039900924
1039900924@qq.com
原因書中沒有明確地指明,但從情節(jié)中我們可以猜測。
首先,這應該是身處宮廷的源氏在目睹多次權利爭斗時對自己性格不得已的定位。光源氏雖然長得可與日月同輝,世人稱“光華公子”,但他的才華主要是在藝術領域,他的性格和外貌均有幾分女性的柔弱和美麗,他很會與女人相處,但對其他事情興趣不大。他在受到排擠時更是任情游樂,不問政事。即使后來曾一度大權在握,但他對權術的興趣,對政治家所應該具有的殘忍、果斷、堅決等性格特征也不是完全具備。和同性在一起,男性的強悍和粗獷對他是一種壓迫,頭中將和兵部卿大人就曾經面對源氏的美貌,色情心動,但權力斗爭不同于調情,他對自己性格中柔弱的部分是有充分感覺和清醒認識的。
其次,光源氏的生活方式及價值追和當時整個社會對一個男人的要相悖,這種相悖無形中對源氏形成了巨大的壓力。雖然他從不改悔,但心理還是有慚愧的。源氏每天忙于尋幽會的機緣,非常辛苦地東鉆西營,只要聽說哪里有可能的美女,他都要派人聽,然后親身前往。他不僅出入宮廷貴族之家,也不惜屈尊到市井貧民人家探望;對女孩子不論出身高低,一律平等看待。因為過去的女孩子不能拋頭露面,這使他鬧出很多笑話,末摘花就是聽人傳說而錯誤地撞上的。對他的這種行為宮廷從上至下的態(tài)度是不屑的。每次看到這樣的事情仆人都要發(fā)出譏笑,背后議論他無孔不入;父親桐壺帝也因為六條妃子鄭重地向源氏發(fā)出批評:“象你這樣任情恣意,輕薄好色,勢必遭受世人譏評?!闭f時臉色甚是不快,源氏也只有恭恭敬敬地聽訓的份。中國有“兄弟如手足,夫妻如衣服”的說法,日本當時作為深受中國影響的一個東方國家,對女人及情感在人生中的地位和比重的觀念想來也不會相差很遠,而源氏的做法當時顯然是異類。
和同時代的男性相比,他對女人整體上有著一些憐香惜玉的感情,他一生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女人身上的,對于與他接觸的女人都盡量善待,包括象花散里、末摘花等長相不漂亮的女人也在他的保護下,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他在這方面是樂此不疲,心甘情愿的。從這方面說,紫式部是把他當作平安時想的男性貴族形象來寫的。
但正是這個柔弱的人,身上同時有著自身無法根除的矛盾和缺憾,這些矛盾和弱點糾集到一起,加上當時社會觀念這一強大后盾的縱容,人性中尚存的丑惡常常在源氏身上顯露出來。在比他更弱的女子面前,他強硬無禮,更多考慮的是自己的需要。比如他強迫空蟬,與朧月夜的第一次相遇也帶有強暴的成分,尤其是對軒端荻的誘奸,紫式部用“浮薄少年的不良之心”加以感嘆。他對自己和女人采用兩套衡量標準。源氏自己受欲望趨使,卻瞧不起聽從肉體欲望和感情召喚的女人,對朧月夜時冷時熱;自己偷東摸西,卻不能忍受三公主的不貞。而與那些愛他的女人的最大矛盾之處,是他無法調和自身欲望和理性的矛盾,面對真情,欲望驅使他仍然無休止地從一個女人流到另一個女人那里。
在光源氏諸多的風流案中有一個細節(jié)給我印象深刻。那是源氏對夕顏的侍女右近說的話:“我自己生性柔弱,沒有決斷,所以喜歡柔弱的人?!庇医f:“公子喜歡這種性格,小姐正是最合適的人物,可惜短命而死”。
這幾句簡短的對話透出兩個信息。一是源氏自視自己是柔弱的人;二是他視那些柔弱的女性和自己是同類。
源氏說自己柔弱有點出人意料,這話出現在書中第四回,當時的源氏才歲,正是少年氣盛之時,沒有經受任何的人生磨難,大權在握的桐壺帝作為源氏的親生父親對他無限寵愛,源氏做事有恃無恐,哪來的柔弱感覺呢?
光源氏誕生的時代在世紀初,即日本平安王朝中期,是藤原氏掌政的貴族社會的全盛時期。
光源氏的形象,幾乎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他符合了作者紫氏部一切的審美觀念與理想。光源氏是桐壺帝天皇與一個地位低下的更衣所生的小皇子。他從小就色藝雙全,光彩照人,因此被稱作“光華公子”,書中寫道,“這小皇子長得異常可愛,即使是赳赳武夫或仇人,一看見他的姿態(tài),也不得不面露笑容。”小皇子的容貌之秀美,于此可初見端倪。
紫氏部并沒有花費太多的筆墨,就賦予了源氏絕世的才華與生性浪漫的情愫?!耙?guī)定學習的種種學問,自不必說,就是琴和笛,也都精通,清音響徹云霄”。而且他的“風韻嫻雅、嫵媚含羞”的姿態(tài),更是從小就令人驚嘆不已。在第七回《紅葉賀》中,光源氏獨舞《青海波》的那一段描寫,更是將他的美艷發(fā)揮到了極致,使人在看完整部作品之后,還依然能回想起他在高高的紅葉蔭下翩翩起舞的身姿和風度。
籠罩在光源氏頭上的神秘色彩是相當濃重的。在他七歲的時候,一個高明的相士就給他算命,說他是帝王之相,可登至尊之位,但由于其容貌過于漂亮,如果為帝的話會使國亂禍存,而如果當朝廷柱石,輔佐天下政治,又與其相貌不合。因著這個讖語,注定了光源氏君不君,臣不臣的命運。他是桐壺帝之子,又是冷泉帝之父,地位十分尷尬,好在兩個皇帝都對他十分眷顧,他才能夠屢次逢兇化吉。當他流放須磨時,本來沒有任何回到京都的可能,卻因了桐壺帝在天之靈的庇佑,屢次托夢給當時的天皇朱雀帝,且夢境中的讖語與現實的天災人禍相合,光源氏這才終于有機會得以回到京都重攝高位并把握朝綱。這些對讖言與讖夢的描寫,使光源氏的形象帶有了濃釅的宿命色彩。
浪漫多情,才德兼?zhèn)?,舉世的美男子,有戀母情節(jié)——即當時——平安王朝期的上流社會的一切不良現象和優(yōu)點的集合體
不管怎么樣,就是個花心大蘿卜,而且很自,才學再高,人品太差
紫式部,(多歲、已有妻室子女的地方藤原宣孝結婚,因而親身體驗了一夫多妻制家庭生活的滋味。婚后3年,丈夫逝世。在寡居生活中,因創(chuàng)作《源氏物語》而文名遠揚,受到藤原道長等高顯貴的器重。寬弘二~三年(~)間入后宮,任藤原道長之女,一位天皇的中宮彰子的女,為她講佛授《日本書紀》和《白氏文集》(注:居易)等漢籍古書。名為藤式部,后改稱紫式部。據傳,紫,是《源氏物語》的主人公的名字,式部源于她父親的名“式部丞”。年離開后宮。《源氏物語》直到逝世前才成書。該書被譽為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是歌物語和傳奇物語兩種傳統(tǒng)的集大成者。另有《紫武部日記》和《紫式部集》等著作。前者又名《紫日記》,屬日記文學,主要記述侍奉彰子時的宮廷生活、所見所聞,如宮儀慶典、宮中女的容貌、才華和性格等。后者又稱《紫式部家集》,收和歌作品首,按年代順序排列,描述了作者從少女時代到晚年的生活和感受。和《源氏物語》一樣,兩書充滿對人和社會相當敏銳的觀察,是研究作者生平和《源氏物語》的重要參考資料。
《源氏物語》是日本中古長篇寫實小說。女作家紫式部創(chuàng)作于世紀初。全書代天皇、跨越多個年頭,登場人物數以百計,僅主要人物就有幾十人之多。
《源氏物語》浸潤著濃厚的佛教色彩,透過光源氏身世 、用世、玩世、超世之苦,映射出大皆空”的佛學觀念。但它并不是一部宣傳宗教教義的宗教性文學作品,它思想上的真正價值在于展示了平安王朝的宮廷豪華奢侈、腐朽淫亂的生活,反映了貴族階級人與人之間爭權奪勢、互相傾軋的人際關系,暴露了貴族社會門第為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的社會現象。這就從客觀上預示了舊貴族階級必然崩潰、滅亡的趨勢。因此,具有一定的認識價值和思想意義。
藝術成就: 《源氏物語》藝術上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塑造了源氏及眾多女性形象,并通過這些形象反映了物哀、幽情等審美意向。
源氏生為皇子卻不得不降為臣籍,空有濟世之才卻無心仕途,酷愛紫姬卻不斷沾花拈草,一世風流卻落得剃度為僧的結局。他的一生伴隨著許多的矛盾和煩惱,其中最折磨他的是與藤壺亂倫的罪孽感和背叛紫姬的深深自責。他的靈魂與肉欲始終在斗爭中苦苦掙扎,結果又總是欲望壓倒理智從而陷入更深的心靈沖突之中。源氏最終棄家出走,面壁向佛,正是這種心靈沖突導致的結果。作者大寫特寫氏生活
中無法擺脫的矛盾造成的苦悶及精神上接連不斷的碰撞造成的無奈,意在說明人生的苦痛和悲哀,顯露了作者以哀動人、以悲感人的美學觀。
“物哀”的審美意向除以源 氏掙扎的一生反映出來外,還通過作品中所有與源氏命運連在一起的女性的不幸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在紫式部筆下,這些女子個個容貌姣好,聰明伶俐,性情可人,然而個個都是有命無運之人。
紫姬是作者著意刻畫的理想淑女形象,她氣質優(yōu)雅,藝壓群芳,性格婉約,通情達理。深得源氏鐘愛,被公認為最幸福的女人。可是即便是這位十全十美的女人,也有著難以言說的苦楚——因源氏用情不專而引起的嫉妒,所以正值盛年,日漸衰弱,香消玉殞。
《源氏物語》中的女性命運只有3種選擇,要么走入墳墓一了百了,要么落發(fā)為尼斬斷塵緣,要么獨守空閨雖生猶死。這些女性的多災多難的命運和源氏一生經歷一樣,反映了紫式部感物而哀的審美特征。
物哀的審美意向,主要來自“人生無常”、“四大皆空”等佛學觀,在她看來人生不過是欲海橫流,欲海也便是苦海,擺脫欲海的最佳途徑,就是皈依佛門。紫式部在這里無意識地宣傳了無欲之說,表現了她在佛教思想影響下的人生觀、世界觀。這種佛教宿命思想從一定意義上削弱了作品主題的深刻性。
地位: 《源氏物語》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長篇寫實小說,作品流露出明顯的現實主義傾向,被認為代表了日本古典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高峰,給后世作家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藝術典范。它所創(chuàng)立的物哀等美學傳統(tǒng),一直被后世作家繼承和發(fā)展,成為日本文學民族化的一大因素。
(轉貼)
豐子愷譯本是最好的。